世界卫生组织社科研临床基地
湖南省合成毒品成瘾治疗示范基地
湘雅附二医院临床合作基地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也称作躁郁症,是一种在临床上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心境障碍。
它之所以被称作“双相”,是因为患者的心境像一个摇摆不定的钟摆一样,时而精力充沛,欣喜若狂;时而郁郁寡欢,极度沮丧。且这种转换是不受控制的,患者无法预知自己下一秒的状态。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双相障碍的发病率约为1%-2%,最高可达5%,绝大多数双相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症状。
双相情感障碍的表现
当处于躁狂的高峰状态,双相患者可能会体验到一种无所不能的感觉:
◍ 心境高涨:极度快乐或欣喜若狂,极度愤怒或敏感;
◍ 思维奔逸:比平时更健谈,像放机关枪似的用言语表达一个又一个想法,某些患者会产生幻觉和错觉;
◍ 活动量和精力水平增加;
◍ 睡眠的需要降低;
◍ 注意力容易被不重要或无关的外界刺激所吸引;
◍ 自尊心膨胀或夸大,容易过度参与一些高风险活动(如无节制的购物、轻率的性行为等)。
而在抑郁的低谷状态,患者又可能感到自己一无是处
◍ 心境低落:抑郁、难过或极度沮丧;
◍ 对所有或者几乎所有的活动丧失兴趣;
◍ 言语减少或精力不足;
◍ 体重明显减轻或增加;
◍ 睡眠明显减少或嗜睡;
◍ 思考能力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或难以做出决定;
◍ 感到自己毫无价值,反复出现死亡的想法。
对于不同的患者来说,躁狂与抑郁发作所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短则几天,长则几个月;躁狂与抑郁的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有的患者感到极其兴奋或精力充沛,而有的患者会出现头脑混乱和严重的焦虑。也有某些患者并未交替地体验躁狂与抑郁的心境,而是同时体验到它们。
多发于青少年时期
自杀风险高
双相障碍多发于青少年,有调查显示,该病的发病高峰年龄多在15-19,2/3以上的患者在20岁前已经出现症状。
其致死率、致残率甚至不亚于抑郁症。据估计,25-50%的患者有过自杀行为(而抑郁症患者则为15%),且近20%的患者自杀死亡。
一般来说,患者的自杀企图和行为多发生于双向情感障碍的抑郁期间。双相障碍的自杀率在精神疾病中排在首位,如果不能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很可能造成终生遗憾。
容易被被误诊
双相障碍患者从首次发病到确诊的平均时间是10年,并且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低诊断率和低治疗率的特点。中国50%的患者在发病5年内没有得到治疗,36%的患者在发病10年内没有得到治疗。
之所以没有得到治疗,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大众对双向情感障碍的认知比较低,而另一个主要的愿意就是容易被误诊!
据统计,全国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双相障碍患者初诊被当作抑郁症患者来进行治疗。这是由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心境状态多种多样,有时患者自己也难以准确地描述它们。
误诊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部分患者的燥狂症状表现得较轻,在经历了抑郁期以后,会将后面出现的适当的欣喜、精力提升这些表现视为抑郁好转的表现,而难以意识到这其实是较轻的躁狂表现。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双相障碍的患者很多时候表现得很抑郁,但如果被当做抑郁症来治的话,只会让患者的情绪更加不稳定,甚至病情加重。
因此,如果身边的亲友有情绪变化起伏过大,或者曾被确诊抑郁却有时又变现得很积极的情况,请到专业的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尽早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