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患者能否得到科学救治关系到其是否痊愈、将来是否易复发,更决定了患者、家属生活被影响大小。实际生活中这却是个很严峻的问题:患者、家属都存在一些认知偏见。精神治疗,患者、家属要避免哪些误区?
常见误区一:得心理疾病的人是心眼小,是自己想不开,是软弱的表现。
你知道吗?世界上,约五分之一的人经历过抑郁症、焦虑症或其他心理问题的困扰,是否患病取决于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的变化,和一个人是否容易感冒是一样的。
抑郁的人很多都是有才智的人,并不是小心眼、想不开的人,更绝非软弱。而焦虑障碍更为常见,由于焦虑是存在于每个人身上的本能,有时焦虑过多就会发展为疾病,容易焦虑的人往往有着更强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做人做事更为认真。
常见误区二:去看心理医生会遭到别人的嘲笑。
精神治疗,患者、家属要避免哪些误区?这个心理上的误区需要观念的改变。很多人选择默默忍受疾病的折磨,不求助于医生,这会给生活带来很大损害,给人生发展带来很大限制,而前来就医,接受规范的诊断,进行基于科学研究的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问题往往可以得到解决。
常见误区三:吃药是抑制神经,对大脑有刺激,长期吃药能把人吃傻。
真相是:长期的抑郁、焦虑或强迫可以直接引起大脑海马区体积的缩小,导致记忆力注意力的下降,所以说对大脑有“刺激”的是疾病而非药物,药物反而可以改善和逆转疾病引起的大脑功能下降,增加海马区的体积。
精神治疗,患者、家属要避免哪些误区?您现在了解了吗。精神障碍,是否进行科学的诊治,是至关重要的,决定了患者是否能够痊愈,将来是否容易复发,决定了疾病对生活造成损害的大小。不少患者、家属基于一些考虑不愿寻求帮助,这不仅延误病情,更会影响家庭和谐。
热门推荐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16~40岁),常有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对现实和个人失去判断力,对疾病和症状失去自知力,即知、情、意失衡及个人与周围环境失衡。那精神分裂症治疗后还要长期服药吗?
精神障碍患者能否得到科学救治关系到其是否痊愈、将来是否易复发,更决定了患者、家属生活被影响大小。实际生活中这却是个很严峻的问题:患者、家属都存在一些认知偏见。精神治疗,患者、家属要避免哪些误区?
部分患者会过分的担心或怀疑自己的健康问题或是不停的洗手问题或是反复的心慌、胸闷、气短,反复上医院检查,其实是心理问题没有表现出来,而是以躯体不适的形式表现出来,或是源于错误的认知观念,或是源于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也或是由于病人本身的焦虑性格,更或者是缺乏关爱的一种表现,这些都要医生和患者互相沟通,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比如吸食新型毒品(麻果或冰毒)或酒精引起的幻觉、妄想、情绪问题,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躁狂症或抑郁症)、或一些脑器质性疾病(癫痫、脑血管病、老年痴呆、帕金森等病病)引起的精神问题等一般属于精神疾病的范畴
精神病院的环境或气氛对患者的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精神病源的气氛必须是心理治疗性的,即上面所谈及的医务人员的心理治疗性态度,它适用于医院的各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