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经常做出一些大家感到匪夷所思的事情——他们大脑和意识模糊,在给家人、朋友带来困扰的同时,还是希望大家能理解。
1、性格改变:
如原来热情合群的人变得对人冷淡,与人疏远、孤僻不合群,寡言少语,好独处,躲避亲友并怀敌意,生活懒散,不守纪律。
或原来很有教养的人变得言语粗暴,好发脾气,对人无礼貌。
2、神经症症状:
如头痛、失眠、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工作学习能力下降以及癔症样表现等。
用脑时精神容易兴奋(如回忆和联想增多,对需要思考的问题感到费力,而不需要思考的问题却很活跃,常因难以控制而感到痛苦和不快),有时对声音和光很敏感,入睡困难,睡后梦多,且醒后感到不解乏,终至睡眠感丧失,睡眠觉醒节律紊乱。
3、行为改变:
有的人表现奇怪动作和行为,动作增多,呆板重复,无目的性;有的举止迟缓,生活懒散,不能工作和料理家务,有的人收集一些无意义的物品,甚至随身携带一些果皮、废纸等不必要的东西,有的人反复洗涤或表现刻板仪式样动作等。
4、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持续和令人苦恼的脑力易疲劳(如感到没有精神、自感脑子迟钝、注意不集中或不持久、记忆差、好遗忘,丢三拉四,思考及工作效率下降)和体力易疲劳,经过休息或娱乐不能恢复。
5、敏感多疑:
如有人怀疑别人讲自己的坏话,别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含沙射影的针对他,甚至认为电视上、广播里、报纸上的内容也是与他有关;有人感觉自己的同事、邻居、甚至父母兄弟害他,恐惧不安;有人觉得周围一切事变得对他不利,有某种特殊的含义等。
这种人对自己的观念常坚信不疑,别人的劝说、解释都不能改变他的观点。
怀疑自己患有某种疾病,并因此反复就医,而各种医学检查均正常,并且各种医学检查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对疾病的疑虑。
热门推荐
对于双相情感障碍这个病,不了解的人甚至可能连名称都没听过。而有些了解的人则可能对它有一些其他的联想,比如“天才病”就是很多人在提起双相情感障碍时第一个冒出来的词。之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16~40岁),常有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对现实和个人失去判断力,对疾病和症状失去自知力,即知、情、意失衡及个人与周围环境失衡。那精神分裂症治疗后还要长期服药吗?
精神障碍患者能否得到科学救治关系到其是否痊愈、将来是否易复发,更决定了患者、家属生活被影响大小。实际生活中这却是个很严峻的问题:患者、家属都存在一些认知偏见。精神治疗,患者、家属要避免哪些误区?
部分患者会过分的担心或怀疑自己的健康问题或是不停的洗手问题或是反复的心慌、胸闷、气短,反复上医院检查,其实是心理问题没有表现出来,而是以躯体不适的形式表现出来,或是源于错误的认知观念,或是源于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也或是由于病人本身的焦虑性格,更或者是缺乏关爱的一种表现,这些都要医生和患者互相沟通,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比如吸食新型毒品(麻果或冰毒)或酒精引起的幻觉、妄想、情绪问题,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躁狂症或抑郁症)、或一些脑器质性疾病(癫痫、脑血管病、老年痴呆、帕金森等病病)引起的精神问题等一般属于精神疾病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