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网友在咨询:“朋友分手,有点精神恍惚,经常一个人呆坐在窗前,有时候沉默不言偷偷掉眼泪,有时候又自言自语。有时候几个朋友闲坐聊天,会莫名地哭起来,情绪不受控制,已经持续一段时间,感觉是精神出现问题,这是精神病症吗?工作也辞了,只能在家静养....”
是不是只要有点精神异常就算是得了精神病?湖南康达精神卫生中心提醒大家:要帮助患者,首先要搞懂精神疾病的主要特征:
我们常说的“精神病(psychosis)”指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为什么有些人会得精神病?治疗精神病不妨先找准起病因!引起精神病常伴随遗传因。
个性问题:精神病患者中有50%到60%在得病前都会具有某种特殊的个性的特征,其表现为孤僻、怕羞、多疑敏感、喜欢自己独处、思考问题缺乏逻辑性、还喜欢想入非非等。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和精神病的发病关系重大,患者亲属中的本症患病率要高于一般正常的人群,且与患者血缘越近的人,患病的机率就会更加高,像其中子女、同胞、父母为,而且发病年龄越小,遗传因素作用就越明显。
刺激性因素:刺激性生活事件的突发也会触发精神病的发病,具备精神病症患病倾向的人的症状,并使其出现得更为明显。在平时这些患者一定要以平常心对待事物,不要过分钻牛角尖,不要动怒。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精神病的起病有着一定的影响。很多数患者是在精神刺激的影响下诱发起病,如父母责骂或是受惊,工作压力大、遭领导批评以及和亲人争吵等。目前在一些大城市压力已经是引发精神病的重要原因了。一定要引起重视。
热门推荐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16~40岁),常有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对现实和个人失去判断力,对疾病和症状失去自知力,即知、情、意失衡及个人与周围环境失衡。那精神分裂症治疗后还要长期服药吗?
精神障碍患者能否得到科学救治关系到其是否痊愈、将来是否易复发,更决定了患者、家属生活被影响大小。实际生活中这却是个很严峻的问题:患者、家属都存在一些认知偏见。精神治疗,患者、家属要避免哪些误区?
部分患者会过分的担心或怀疑自己的健康问题或是不停的洗手问题或是反复的心慌、胸闷、气短,反复上医院检查,其实是心理问题没有表现出来,而是以躯体不适的形式表现出来,或是源于错误的认知观念,或是源于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也或是由于病人本身的焦虑性格,更或者是缺乏关爱的一种表现,这些都要医生和患者互相沟通,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比如吸食新型毒品(麻果或冰毒)或酒精引起的幻觉、妄想、情绪问题,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躁狂症或抑郁症)、或一些脑器质性疾病(癫痫、脑血管病、老年痴呆、帕金森等病病)引起的精神问题等一般属于精神疾病的范畴
精神病院的环境或气氛对患者的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精神病源的气氛必须是心理治疗性的,即上面所谈及的医务人员的心理治疗性态度,它适用于医院的各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