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社科研临床基地
湖南省合成毒品成瘾治疗示范基地
湘雅附二医院临床合作基地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在新冠病毒肆虐的2020年,失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也随着病毒的蔓延而影响人们的生活。今年,中国提出“弘扬抗疫精神,护佑心理健康”的主题,希望通过弘扬心理健康工作者的抗疫精神,号召全社会积极参与精神卫生工作中来。
精神疾病患者不仅在思维、情感方面产生障碍,严重时会被监管,行为不被社会接纳。但很多人却因此而对精神疾病患者产生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他们的行为是怪异的,不正常的,比如常常看见人们对精神疾病患者表现出回避、淡漠甚至是嘲笑等。对精神疾病患者产生排斥心理,甚至是歧视。
正是社会上这种态度,让不少精神疾病患者产生严重的病耻感而不愿意就医,即便是精神疾病患者治疗痊愈后回归社会时,也屡受排斥。小编的一个朋友,此前得过抑郁症,在较长一段时间里过着平静的生活,最近频繁失眠、头痛,身体脏器检查均无问题,她怀疑是抑郁症复发,但是没有勇气去治疗,原因是单位同事对正在接受抑郁症治疗的同事存在偏见,认为那是一种矫情、借故减少工作,更担心因为病情而失去这个得来不易的升职。
其实,抑郁症不是作,也不是矫情,它是一种很难自愈的情绪障碍,是大脑内部出了问题。抑郁症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每一个普通人,如果多认识一点精神疾病,或许世界也会变得更加温暖一点:
◆ 抑郁症≠软弱
抑郁症是疾病,而不是性格弱点。他们需要的是真诚的沟通与帮助,我们应当只倾听不判断,并主动提供支持。
◆ 抑郁症≠心情不好
抑郁症是发病率最高的单病种精神疾病,最严重时可导致自杀。
◆ 全球不足一半患者接受有效治疗
在一些国家中仅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有效治疗,其中,缺乏训练有素的卫生保健人员、社会对精神疾患的歧视等因素影响有效治疗。
◆ 多问问“你还好吗?”
抑郁症患者在寻求正式治疗之前通常会先求助朋友或家人,多问问“你还好吗?”给他们倾听、支持、陪伴、鼓励。
抑郁症并不遥远,我国抑郁症患病率达到2.1% ,焦虑障碍患病率达4.98%,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高压职业人群是我国抑郁症的重点防治人群。生活中尤其要警惕“微笑抑郁症”——他们并不像看起来那样“乐观”,他们的内心往往遭受着极大痛苦。
抑郁症可以治疗,目前主要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三种方法,最有效的治疗办法和抑郁症持续的时间都取决于病症的严重程度。
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多了解一些精神疾病方面的知识,从心底里消除对精神病人的恐惧和偏见,发自内心地关心和帮助他们,让他们信任我们,或许能帮助他们认知现实、克服障碍、接受治疗,从而让他们能真正地战胜疾病,重新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