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社科研临床基地
湖南省合成毒品成瘾治疗示范基地
湘雅附二医院临床合作基地
3岁儿子被诊断为重度自闭的那天,小镇青年小彭一天没吃饭,他感觉天都塌了。当即决定辞去市区工作,回家安心照顾孩子,配合进行治疗。
此前,尽管儿子表现得与同龄儿童有点差别,但是并没引起重视。
妻子是市区某三甲医院护士长,小彭也在市区工作,平时小孩在小镇由外婆养育。哭闹时,外婆就拿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看动画,长此以往,小孩也逐渐沉迷网络,3岁不能说话,家人觉得“只是比别的小孩晚说话一些而已”,但大人给出的指令,儿子经常听不懂或者给出不一样的动作后,才隐隐觉得有点不妥,在亲友提议下才去医院进行检查。
儿童、青少年处于一个身体、心理不断生长变化的重要时期,儿童青少年出现一些障碍往往因为与同龄孩子差别不是很大,很多家长容易忽略。
小彭儿子出现的状况就是如此。大多数婴儿会在10~15个月的时候开始掌握一些新词,在那些还没有掌握新词的婴儿中,一些人可能仅仅是比正常水平的婴儿稍微慢一些,而另一些则可能反映了他们存在的某种问题。
正常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对不同的儿童有不同的发展速度,这使得区分真正的心理问题和暂时的发展性问题变得非常困难。在进行诊断中,心理学家必须对发展中的正常变化和真正需要治疗的心理问题做出区别。
一些原本冲动而富有攻击性的孩子,到了十多岁后会变得非常顺从。相反,那些在两三岁时害羞退缩的孩子也可能最终发展成一个反社会的人。儿童分裂样障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患有此障碍的儿童开始表现出完全正常的发展过程,但在2~4年的正常发展后却表现出言语、适应性行为和运动技能方面的严重退化。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儿童期障碍并不像成人期障碍那样具有预示性,儿童经常在短期内就发生显著改变,因此,这就很难预测哪些儿童具有真正的患病易感性。
面对不满意、不乐意的事情,成人可以表达自我,但儿童却无法准确表达自身情绪、思想,只能通过破坏性行为间接表达自己。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父母和老师应当确认这种行为是否暗示了“真正的”问题。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有时成人会给儿童行为贴上错误的标签,认为是某种心理问题。但实际上这种“心理问题”可能只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另一些时候,成人会忽视儿童的行为问题,总认为儿童是会走出困境的,而实际情况是,儿童确实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助。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孩子:在家表现得很跳脱,但在学校十分安静、乖巧。我们常以为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情况,因此对一些儿童问题就会变得不那么敏感:儿童问题经常会针对特定的情景表现出特异性。例如,一个儿童在家里会表现得很好斗,但在学校却不是这样。类似地,过度活跃(一些老师经常抱怨这点)的儿童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也不同,在学校表现得过度活跃,而在家里和诊所里并非如此,因此,家长在面对孩子不同表现,还是要多留心。
最后,康达君还是要提醒爸爸妈妈们,儿童时期出现的精神问题、心理问题在多观察之外,还应摒除偏见,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早找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咨询或检查,以免贻误病情。